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实现“双碳”目标,能源领域是主战场、主阵地,能源行业低碳转型是重要实现路径和战略选择。《规划》提出,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支持数字企业发展壮大,健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工作机制,发挥“绿灯”投资案例引导作用,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能源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规划》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我国数字经济独特优势,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能源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能源数字经济,促进能源产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为新形势下能源行业节能降耗、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
为贯彻落实《规划》要求,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数字能源高质量发展,助力数字中国建设,3月3日,由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主办的数字能源创新发展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办。本次座谈会以“加快数字中国建设 推动数字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得到上海全应科技有限公司、国声智库、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智慧中国》杂志社等单位的支持。来自数字经济、能源、金融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全面准确研判国内外数字能源发展的新形势,对数字能源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和探讨,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数字能源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理事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丁文锋表示,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不断推进新能源和信息技术紧密融合,推动全球能源和工业体系加快演变。数字革命与能源革命紧密融合,数字化转型将重构能源系统的运行模式和治理体系,拓展能源数字经济的发展前景,是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22年12月,在上海全应科技有限公司和国声智库的倡议下,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成立“智库创新专项基金”,旨在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能源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推动煤炭、油气、电厂、电网等传统能源行业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推动数字能源高质量发展,开创智慧用能的数字能源创新发展新局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声智库名誉主任李国强表示,数字能源产业创新要探讨做好研发融合创新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数字经济相关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创新研发投入;要加强数字技术和能源产业领域的交叉融合,实现多领域多技术协同效益提升;要密切关注数字市场前沿科技,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提高数字能源的生产效率。李国强强调,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企业作为现代环境治理主体的重要作用。
上海全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建涛对全应科技数智化赋能热电行业的实践案例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他认为,我国多煤的能源禀赋决定了能源创新发展急需实现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用数字化技术智能化赋能煤炭高消耗行业,形成以煤炭为基础的多能互补的智慧产业形态将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重大保障。
座谈会由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马景主持。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人力资源教研室主任顾平安,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智慧中国》杂志社社长徐东华,人民日报出版社副社长赵军,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教授、西安市人民政府金融顾问窦尔翔,上海全应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党海峰,山东省热电设计院院长、中国热电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刘博,安吉临港热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利峰,《智慧中国》杂志社副总编辑赵嫣艳等围绕数字中国与数字能源产业,从“双碳”战略、工业大数据、能源金融、热电企业数字化转型等不同维度,为数字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国声智库执行主任徐蕴峰表示,智库创新专项基金希望与更多专家学者、企业开展合作,协力同行、共谋发展。智库创新专项基金将聚焦数字能源建设,结合产业发展案例,汇聚链接多方资源,深入探讨研究在“双碳”目标牵引下,以数字能源工业大数据平台为核心,构建智慧用能的数字能源创新体系新格局等问题,为数字能源高质量发展、推动数字中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