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应科技CTO党海峰:“AI + 环保” 破解危废处理行业痛点的实践路径

2025-07-25 来源:

从收益来看,该方案年节省成本约 320 万元。


近日,由新华网上市公司研究院、国声智库主办,福鼎环保、全应科技、福全数智承办,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支持的“AI+环保”数智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环保之乡”江苏宜兴举办。业界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同探讨“AI+环保”新范式,探寻人工智能赋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图片

本次研讨会汇聚了多方重磅嘉宾与单位代表。其中包括新华网上市公司频道主编黄海荣,新华网编委、新华网上市公司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邱小敏,亚太信号与信息处理联合会副主席、西北工业大学教授何明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国际部副处长汪爽,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顾炜宇,国声智库执行主任徐蕴峰,宜兴福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香胡、总经理郭宝山,上海全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建涛、CTO 党海峰等,各方齐聚一堂,共话 “AI + 环保” 产业发展。


在主旨演讲环节,上海全应科技有限公司 CTO 党海峰从技术落地角度,系统阐述了 “AI + 危废” 解决方案,该方案针对行业痛点提出系统性应对路径。针对危废焚烧中排放难控、成本高、依赖人工等痛点,以 “数字化 + 网络化 + 智能化” 框架实现全流程智能控制(如焚烧炉燃烧控制、烟气脱硝脱酸控制等),通过“云+边+端”协同系统形成安全闭环,年省成本约320万元(含天然气、碱液、人工等),同时减少环保超标风险,提升设备寿命与管理效率,降低安全事故率。


以下是上海全应科技有限公司 CTO 党海峰在“AI+环保”数智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的主旨发言,演讲题目为“AI+环保”危废智能化升级解决方案》


图片


尊敬的各位专家、来宾,大家好!


我是上海全应科技的党海峰。今天,我想带大家深入了解 AI 技术如何为危废处理行业带来全方位的智能化升级。危废处理因原料成分复杂、流程严苛,一直是环保领域的难点,而 AI 技术的融入,正让这一领域焕发新的活力。


首先,我们来看看危废焚烧的工艺流程。整个过程涉及多个关键环节:危废从进料口送入回转窑焚烧,随后进入二燃室进一步高温处理,再经渣烘干窑处理后从排渣口排出废渣;烟气则需经过急冷罐、干法脱酸罐、湿法脱酸等净化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其特殊要求,比如回转窑需要控制合适的转速和倾角,二燃室温度需保持在 1100℃以上,以确保有害物质充分分解。


在管控方面,排放达标是核心。固体排放物主要是回转窑排渣,约为原废料量的 1/5,只要保证焚烧温度,排渣无需过多监控,经烘干后可进行填埋处理;液体排放物主要是湿法脱酸的废水,需关注离子浓度,对实时值要求不严格,处理后的废液送往废水处理工艺段进一步处理;这里面最主要关注的是气体排放物,它连续排放且检测困难,包含 HCL、NOX、SO2、粉尘等,这些气体在不同环节、不同温度下会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需要实时测量和瞬时指标管控,这正是环保管控的重点和难点。


然而,当前危废处理行业面临着诸多痛点与需求。在运行与管理上,总部对多个产线的运行情况缺乏感知,专家资源难以赋能现场;业务推广受限于现场团队水平,新产线运行水平提升慢;传统设备销售还面临低层次价格竞争。生产运行中,公用工程消耗占生产主要成本,且单耗波动大;回转窑、脱硝、脱酸等核心环节依赖人工,运行人员需求量大、要求高;人工巡检工作量繁重;异常处置时效受现场人员水平影响;安全联锁判断条件单一,易误触发或漏触发。生产管理上,规程规范的执行依赖人员水平和现场监督,缺乏数字化手段;经营报表依赖人工统计,易错漏、不及时。设备管理则存在健康状态感知滞后,维护缺乏数据依据,易出现欠保或过保的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 “AI + 环保” 的危废智能化升级解决方案。通过智能化监控和控制技术,实现多项关键控制目标:将回转窑温度控制在 850~1100℃,延长耐火材料寿命、降低滤渣灼减率;合理控制回转窑转速和倾角,进一步优化焚烧效果;将二燃室温度控制在 1100℃以上,减少酸性物质对设备的腐蚀;实现脱硝智能控制,根据实际排放进行中和处理,降低设备腐蚀风险。这些措施可确保固废焚烧装置高效运行,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减少人员巡检频次。


图片


我们的能力框架围绕发挥数据价值、放大专家能力、挖掘智能潜力构建。


在数字化层面,我们从 DCS 或其他生产系统全面采集运行和设备数据,建立信息化系统管理运营数据,构建数据底座实现数据的持久存储、监控、检索和分析。


网络化方面,建立统一智能环保云,实现各厂数据实时上云;建立统一运营中心,由工艺专家对各厂运行情况进行远程监控和指导;提供移动应用体系,提升管理和协同效率。


智能化则体现在智能运行、智能安全和智能设备管理上,结合各工艺特点建立自动运行和优化应用,构建智能监盘、联锁和故障诊断等安全应用,基于设备数据建立健康评估、预警和智能运维体系。


系统采用 “数据集中、执行分散、云边协同” 的部署模式,通过智能边缘控制器采集现场数据,上传至福全环保云,生产集控室的智能监盘及管理运营客户端(含移动端和运营指挥中心)可实时监控和管理系统,确保数据高效流转和及时处理。


图片


在全流程运行控制上,我们实现了多项参数的智能自动控制,包括炉膛温度、排风机负压、补氧风的空燃比和氧含量、急冷液流量、脱硝控制、碱液量、洗涤塔补水阀和外排水流量以及急冷液储罐液位等。通过废料成分软测量、窑头窑尾燃气响应模型、协调调度优化和多级模型预测控制器,系统结合燃气阀门和风机变频的精准调节,实现焚烧过程的智能优化。


全系统安全检测及智能保护打造了完整的运行安全闭环,以平台核心能力为基础引擎,以故障知识库为迭代支撑,实现状态监测、异常判断、预警报警、分析诊断、人机交互和联锁执行,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生产管理数字化与远程协同方面,实现生产系统组态可视化与远程集中监控、生产系统状态告警与分级通知、生产报表自动生成与统一上报,以及数据上云、移动应用与远程协同,大幅提升管理效率和协同能力。


设备统一管理与健康监测涵盖设备管理、健康监测和维保管理。设备管理实现设备台账和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记录缺陷历史和异动记录;健康监测对全面参数指标进行记录、展示和统计分析,实现健康状态评估、智能诊断和故障预警;维保管理则负责计划性维护和预测性维护任务,以及维修保养工单管理,确保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从收益来看,该方案年节省成本约 320 万元。其中,节省天然气成本约 180 万元,按年消耗天然气 1000 万元、年综合节省 18% 耗量测算;节省碱液成本约 90 万元,按年消耗碱液 900 万元、PH 值优化后节省 10% 测算;节省氨水成本约 10 万元,按年消耗氨水 100 万元、年综合节省 10% 测算;节省人工成本约 20 万元,通过并岗降低 2 人配备测算;节省用电成本约 20 万元,按项目总功率 600KW、节约用电 8% 测算。


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其他收益:减少环保超标情况,通过稳定持续的控制降低因控制不及时或不准确导致的超标;提升管理效率,数字化、移动化管理让经营管理者效率更高;降低运行人员工作量,提升自动化水平,减少操作量,提高人员幸福感和稳定性;降低重大安全事故发生风险,通过智能化运行、专家远程监控和智能预警,减少因人员经验和精力不足导致的安全事故;降低设备损耗,稳定的运行指标减少设备损耗,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总运行时长,有效降低事故率,使全年有效运行时长提高 10%。


全应科技作为数字能源先锋者,始终致力于发展数字能源、建设数字中国,推动危废处理实现智能调控、自动运行、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我们相信,在 AI 技术的赋能下,危废处理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为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谢谢大家!



最新新闻
最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