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启幕|“AI + 控制”论坛探索工业智能新趋势,IDIC开启智能控制新未来!

2025-08-28 来源:

本次论坛聚焦人工智能时代工业数智化转型关键,汇聚了来自学界、企业界的众多权威人士,共同探讨智能控制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落地路径以及应用前景。


2025年 月 26 日,由工控兄弟连主办、上海全应科技承办的 “AI + 控制・工业智能控制前沿技术与应用论坛” 上海成功举办本次论坛聚焦人工智能时代工业数智化转关键,汇聚了来自学界、企业界的众多权威人士,共同探讨智能控制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落地路径以及应用前景。

图片

为推动工业智能控制技术从理论研究迈向实际应用,论坛精心搭建了学术 产业 生态” 的交流矩阵。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李少远、西北工业大学教授何明一等学界专家,上海全应科技 CEO 夏建涛博士、工控兄弟连联合创始人张震、全应科技 CTO 党海峰、宜兴福鼎环保总经理郭宝山、海得控制智能制造总经理许叶峰等企业领导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围绕 AI 时代工业控制从传统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型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活动伊始,工控兄弟连联合创始人张震作为主办方代表致辞。他提到,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演进的当下,工业自动化行业面临AI技术融合、场景落地等多重挑战,工控兄弟连始终致力于为工业自动化领域从业者搭建交流桥梁。此次论坛汇聚各方力量,希望通过思想碰撞,助力企业破解转型难题,推动工业智能控制技术在更多场景生根发芽,为产业升级注入新活力

随后,上海全应科技 CEO 夏建涛博士作为承办方代表致辞。夏建涛表示,当前全球正处于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科技革命浪潮之中,AI 技术与控制理论的深度融合,正在推动工业自动化从传统的 机器替代人力” 模式,向 数据驱动决策” 的智能化生产范式转变,一个更加智能、高效、安全、绿色的智能工业时代即将到来。他强调,我国拥有全球独一无二的完整工业体系,涵盖 41 大门类、207 中类、666 小类,各行业都蕴含着巨大的智能化升级潜力。但由于工业门类繁多、生产工艺复杂,智能控制的落地不能一概而论,必须根据不同行业的生产特性制定个性化方案。构建开放协同、优势互补的工业智能控制生态体系,不仅是实现工业控制系统智能化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迈向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战略支撑。夏建涛还表示,全应科技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与各方加强合作,以 IDIC 智能控制技术为核心,共同开创工业数智融合的新局面。

图片

致辞环节结束后,论坛进入主题演讲阶段。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李少远发表智能控制技术发展与展望主旨演讲,他回顾了信息技术发展历史引发的工业革命,重点讲述了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技术的相互关系。李少远教授指出,数据采集、信息处理、自动控制和优化决策构成的自动化系统,重点是围绕建模、控制和优化三个基本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它所形成的核心基础理论和方法具有使能性。他强调,工业人工智能与自动控制技术融合,能够解决非线性、多参数、强约束、多时变等复杂控制对象优化控制问题,带来实际的产业价值并提升专业水准。

图片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何明一发表融合数字物理智能 发展工业人工智能的主旨演讲。何明一教授首先回顾了我国数字化发展和全球人工智能化发展历程,强调当前的语言大模型更擅长语言类、图像类等数字空间内容识别生成,难以满足解决更广泛的涉及物理空间问题,难以适应在数据、算力、能源等资源受限的工业场景。他指出,当前 AI 的科技前沿包括数字与物理融合智能、绿色智能、智能产业等。他表示,工业人工技术是面向工业场景打造的专属智能大脑,聚焦数据 物理 知识融合,破解工业复杂难题,工业 AI 是通用大模型与若干专用小模型的协同体系,能够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图片

最后,何明一教授给出了工业人工智能研究总体思路,以通用大模型作为工业场景应用的基础模型,融合工业场景的领域知识和物理化学特性数据,大幅提升大模型学习效率和处理速度;应对工业领域缺乏大数据、数据难共享的难题,发展小样本学习算法;针对工业场景对算力、能耗和时间的苛刻要求,要研究轻量化和绿色化的工业AI技术;针对重点工业应用场景(如热电能源、水泥生产、石油化工、智能制造等),发展云+边的智能系统,构建未来产业。何明一教授强调,要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发挥人才、基础、技术和资源优势,建设工业 AI 实验室,培育工业 AI+ 能源、环保等创新产业。

在论坛现场,全应科技的技术工程师带来的 IDIC 数智一体机场演示成为一大亮点。通过实际操作,展示了 IDIC 数智一体机如何快速与工业现场的 PLCDCS 设备对接,只需简单的拖拽组件和配置,就能完成数据采集、控制逻辑搭建以及可视化界面生成,充分体现了其 开箱即用” 的特性。从工业时序数据的实时

最新新闻
最热新闻